English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小麦替玉米,肉鸡得“梭菌性肠炎”怎么办?

作者:管理员   阅览数:    来源:本站

      自2019年下半年来饲料原料价格一路高歌,玉米涨幅超过50%,而饲料价格难以涨价,让饲料企业苦不堪言。针对玉米涨价现象,饲料企业不得不调整配方,以小麦或燕麦替代部分玉米来降低饲料成本。

1.jpg

      以小麦替代玉米确实能节约部分饲料成本,但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小麦中含有大量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能结合大量水分,增加消化道内容物的黏稠度,使肠内容物呈浓稠的胶冻样。


  食糜黏度增加,糖和氨基酸等养分向回肠黏膜移动速度就会减慢,降低了食糜的流通速度,从而降低畜禽的采食量;食糜黏度增加会导致降低食糜的消化吸收,如脂肪有效消化的前提条件是乳化 ,而乳化需要有力充分的混合作用,高黏度条件下脂肪的消化率明显降低;非淀粉多糖与内源酶结合也会阻止酶同其他底物发生反应,降低蛋白质等的消化率。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后,会留到后肠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引起肠道细菌数量增加,特别是后肠道病原菌的繁殖。



  食糜黏度增加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降低,是肠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过高,刚好为后肠的魏氏梭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梭菌与其他病源菌不同,它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20种氨基酸,有13种自己不能合成,所以需要大量富含蛋白质的环境来繁殖。饲料中难以消化的小麦刚好为肉鸡肠道和环境中的梭菌提供了丰富的蛋白和氨基酸来源,相当于为梭菌繁殖的繁殖提供充足的培养基。同时鸡群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会导致排泄物中氮含量过高,高蛋白质的粪便排到垫料中,会引起垫料中富含氮,也成为垫料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基,最终诱发坏死性肠炎。

 

怎么办才好呢?


      为了有效预防产气荚膜梭菌型肠炎,同时降低饲料成本。在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同时,需要添加一些促进蛋白消化和控制梭菌繁殖的添加剂,比如添加蛋白酶促进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减少肠道后端和粪便中的蛋白含量;另外额外添加控制梭菌繁殖的添加剂,控制肉鸡肠道梭菌和垫料中梭菌的繁殖。大量的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对控制梭菌的繁殖具有良好的效果。微生态制剂通过竞争排斥作用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和定植,并通过菌群改变而所致的肠道pH值、短链脂肪酸等一系列的变化,而间接改变球虫寄生的小生境,从而抑制球虫对肠上皮细胞的入侵。



  速必康1702是以高产广谱抑菌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1702经固态发酵后生产的高活性微生态制剂产品,它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速必康1702对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如下图:


1.jpg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改善肉鸡肠道功能,促进肉鸡肠道消化吸收,同时抑制病源菌的生长,防治疾病发生。在肉鸡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试验中,添加速必康1702可显著抑制肉鸡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量,与12ppm的恩拉霉素(CP+ENRA)相比,添加300ppm(CP+BSI)的速必康1702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急剧下降。

1.jpg




因此我们建议:在小麦替代玉米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在肉鸡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速必康1702控制肠道中梭菌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降低饲料成本。

(本文结束)

  


相关推荐

更多+